接到这个作文话题,小平同学沉吟半晌,然后提笔,1个小时过后,一篇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倚马千言的作文就写就了,分享如下:

很难想像工作之后的第一个十一,竟然可以像大学那样,通宵上网,然后就着蒙蒙天亮,过早,在同事(大学里是同学)下床时我上床,睡觉。想起了学校西门左拐的那家桂林米粉店,每次通宵完都去那里,要一碗米粉加鸡蛋,多放辣椒。出来后吃了无数家的米粉,却都找不到当时的那股味道了,可能是:饭未变,人已易的缘故吧。下午那会和一同学聊天,彼此说十一怎样过,我说:晚上通宵,白天睡觉。她回:哈哈,那不是你大学时候的生活状态。我:不过感觉还是不一样了。想到刚 刚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人们总是希望在追随过去的时光中摆脱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但是,我知道,自己总归还是要长大的,必须的。

听了一晚上的歌,在Google音乐上下载了之前没听过的校园民谣3(大地唱片1996年1月1日)和校园民谣2002,之前的第1和第2张专辑已经在手机上播放了大半年了,最近有闲,就想着给手机上更新些歌,谁想听来听去,还是校园民谣。老狼,叶蓓,李晓东,高晓松,沈庆,还有这次要听的孟庭苇的《纯真年代》以及叶蓓的《幸福深处》和《纯真年代》。

说实话,对于歌曲和电影并没有天生的敏感,歌都是在瞎听,从不去管这首歌原作者想要去表达什么,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听。下载一大堆的歌,逐次的听一遍,头回听就觉得很好听的歌,挑出来,放到手机上。单曲循环,直到听到烦,到腻,到忍无可忍,然后就换新歌换新歌,如此往复。喜欢上一首歌,第一次听时的境况和心境很重要,如果刚好,那首歌触动了当时的我,让我产生共鸣,那么好的,这歌就算如我法眼了。但是,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各花入各眼、各歌入各耳,所以有时我喜欢的歌推荐给人听,人觉得很难听是很正常的,不是谁都能有我这般品味的不是?哈哈哈。不是要标榜自己的品味,这里的品味也可以当贬义词来用。记得有一次我同学借我伍佰的专辑(忘记了是《梦的河流》还是《浪人情歌》)听,还我的时候说了一句:哥们真欣赏不了,听完了头痛。也难怪,伍佰的歌是比较吵的,要不怎么是敢称台湾摇滚之父?

已经不看电影好些年了,因为觉得看电影太浪费时间,再说哥们我看完之后也看不出什么更深层的涵义。至多是在网上瞎看一些影评,积攒些谈资,可以在别人谈到最近看过的电影时滥竽充数的胡掰几句。看影评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点评,让你不用花很多时间去看几个小时的电影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在讲什么,作者本意要表达什么,以及一些更深层的现实意义之类的东西。怎么听着像是高中时做的语文题目:总结文章的段落大意?怕怕,看来哥们是深受中 国 教 育 之 毒 害的啊。不过想到自己现在再也不用去考什么试(虽然有时在梦中还是会被考试),就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有时想想,世上这许多歌,这许多歌手,而偏偏就那几个歌手,那几首歌,被我听了无数次,这也不能不说是种缘分啊。突然的思绪戛然而止了就,写到这里一个字也挤不出了,就到这吧。不眠夜,有歌听,我该满足。